信息來源: 中建科工 信息提供日期:2021-02-05 瀏覽:1069
1月30日
由中建科工負責
航站樓鋼結構制造安裝和金屬屋面施工的
湖北荊州機場正式投入使用
2019年7月18日至2020年12月30日
470多個日日夜夜的建設
中建科工以建設實力和拼搏奮斗
交上亮眼“成績單”
助力荊州機場成為
“十四五”開局之年
全國首個開航投運的民用運輸機場
首航客機從荊州機場起飛
荊州機場項目是湖北省重點建設工程,總投資約13億元,總建筑面積約3.1萬平方米,按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設計。項目位于荊州市東部,為國內支線機場,主要服務于荊州市及周邊地區的旅游、公務、商務和探親等航空旅客出行要求,兼顧搶險救災和通用航空業務發展。
隨著荊州機場通航,荊州“水陸空鐵”綜合立體交通格局基本形成。這條連接世界的“空中走廊”,將與鐵路網絡、高速公路網絡、可通航萬噸貨輪的長江黃金水道一道,助推荊州真正實現融入長江經濟帶,打造長江中游重要交通樞紐。
攻堅克難,展現技術優勢
荊州重返藍天,作為項目技術員的赫峰心潮澎湃。2019年7月底,他加入荊州機場項目,和技術部的同事一起負責航站樓鋼結構施工的方案編制及現場施工技術指導工作。
按照設計藍圖,荊州機場航站樓整體呈六瓣荷花造型,分三大組成部分,東西、南北方向均有起伏弧度,西面有26米高的懸挑,靈動流暢的線條更有鳳凰振翅之意。
如何用鋼鐵之軀的結構框架將“盛世荷花、鳳舞九天”的設計完美實現?這成了擺在赫峰與同事面前的首個難題。
“機場航站樓造型獨特富有美感,更有一處跨度長達60米,施工難度可想而知。”據赫峰回憶,2019年9月初,他和技術部另外3名同事開始著手攻克60米大跨度部分的鋼結構施工難題。大家集思廣益、反復討論,屢次修改設計思路,2個月的時間計算繪制出了4版軟件建模。11月3日,荊州機場航站樓鋼結構施工方案通過專家論證,8日正式開始施工。
航站樓總體鋼結構桁架屋蓋覆蓋面積15400平方米,使用了18種不同管徑的桿件19977件,多管相交節點7382處、焊縫近4萬條。赫峰說,“我們用2000噸重的鋼結構,支撐起了總長220米、寬93米的金屬屋面,現在看到通航真的倍感自豪。”
項目團隊用異形雙曲空間桁架網格結構打造了“正看鳳凰展翅、俯瞰荷花盛放”的航站樓外觀。如今,這個漂亮獨特的航站樓成了荊州又一個新地標。
復工復產,再現央企“加速度”
依托完整的研發設計體系、施工團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航站樓鋼結構施工進度安全高效地穩步推進。
航站樓鋼構屋頂由3個獨立的單元組成,60米的最大跨度單元被分解成21榀單榀吊裝,5名技術工人一組,對每個進場鋼構件進行放線、找點、焊接,拼接成一榀,再一榀一榀上頂吊裝。
2020年1月2日,航站樓鋼結構主體封頂。“就在大家整裝待發將進入金屬屋面施工部分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斷了施工節奏。”項目施工現場負責人劉軍說。雖然如此,他始終記掛著自己負責的荊州機場項目。
兩個月后,劉軍接到了業主方——荊州機場指揮部組織施工單位復工復產的通知。他當即向所在中建科工湖北公司匯報,并積極協調組織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分批次陸續返崗。
2020年3月底,荊州機場全面復工。項目團隊自此切換到了施工“加速度”模式,同時確保高質量推進。
面對雨情汛情,施工人員搶抓無雨間隙,加緊施工;面對高溫桑拿天,施工人員喝著藿香正氣水,起早摸黑爭取更多的有效施工時間;面對節假日,全體員工選擇堅守崗位,專注工作……
張憲進是一名安裝工,他和同事負責安裝航站樓金屬屋面上的4面異形玻璃天窗。根據工程進度,他們在7月底進場施工,奮戰高溫10余天安裝了200塊重達40000多斤的玻璃,平均每天,要喝5升水解暑。
“從復工復產到11月30日公司施工人員全部撤離,大家基本就沒有休息過。”劉軍說,在復工復產的高峰期,平均有百余名施工人員不分晝夜地辛勤作業。
終于,項目于2020年12月30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中建科工再次用匠心打造了又一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