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鳳凰網 信息提供日期:2020-10-13 瀏覽:1368
深圳最早的建成區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區——羅湖,是聞名全國的“深圳速度”的所創地。在這片承載深圳“符號”的建設熱土上,我們不斷見證著“新速度”“新高度”。
9月15日凌晨01:00,隨著第43次頂升的順利完成,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紅嶺北路與桃園路交匯處的中建三局城脈金融中心大廈項目頂模平臺順利爬升突破200米。
城脈金融中心大廈建設實景
6個月爬升170米 ,相當于再造一座“國貿大廈”
盡管羅湖早已高樓林立,但城脈塔樓雄姿初現,已讓人無法忽視她的存在。“一批行業領先的核心技術加持,是城脈項目實現高效爬升的關鍵所在。”項目執行經理曾佳明介紹,項目采用了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空中造樓機”—新型輕量化支點頂模集成平臺,該平臺由動力與支撐系統、鋼平臺系統、掛架防護系統、模板系統及附屬設施、監測系統等組成。
項目首次采用可周轉預埋件+輕量化點式鉤爪作為承力部分,支撐立柱+高抗剪型貝雷片作為鋼平臺部分,整個系統易于周轉,多點受力可靠穩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此外,項目還采用了巨柱液壓防護屏系統,解決了項目8根巨柱大角度斜爬的難題,實現鋼筋綁扎、鋁摸安拆、砼養護同步作業,提高了巨柱施工工效;應用了可周轉預埋件及可調式動臂塔吊支撐架安裝技術,實現快速周轉,高效頂升;液壓自爬升進料平臺施工技術,自動爬升,進料方便;超高層泵送施工技術及泵壓無線監測技術,實時監測,降低堵管風險。先進技術的強勁助力,使得大樓像雨后春筍般快速爬升。自3月份復工復產以來,大廈核心筒累計完成頂升170米,相當于再建一座國貿(高度)。
據悉,項目另一項核心科技——全球首臺單塔多籠循環運行施工電梯相關構建已經運抵現場,將于近期進行安裝。該電梯可以成倍提升導軌架的垂直運力,是項目垂直運輸系統的“大動脈”,將大大提升項目的建設效率。
我自愿,帶著滿腔熱血與鵬城并肩同行
樓體爬升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項目頂模平臺每隔3-4天頂升一次,為確保現場施工人員安全,頂升作業常常安排在深夜里進行。“如何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順利完成頂模頂升節點”是項目團隊復工后要攻克的一大難關。
“項目組成了2個頂模攻堅小組,都是自愿參加。白日里我們都有各自的崗位工作,天一黑便集合開始準備。”項目測量工程師王義在組里負責頂模受力點預埋件與附墻支點安裝工作,“常常一頂就是一宿,頂模夜間頂升屬高危作業,如遭遇突發狀況,大家都頂著巨大壓力和風險。”當頂模小組完成頂升,平安走出工地的那一刻,不少人眼里噙滿了淚水。然而,每到頂升之日,頂模團隊從未畏懼退縮。“每當油缸響起時,就精神抖擻,我很自豪能為深圳新地標崛地而起保駕護航。”王義眼神堅定。
項目執行經理曾佳明告訴記者,“項目并沒有因為參與頂升給頂模團隊額外的補貼或獎勵,團隊成員都是憑著滿腔熱血、自愿奉獻的精神,一直默默堅守著”。
大廈頂模平臺向外望去,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國貿大廈和地王大廈傲然矗立,與城脈金融中心大廈交相輝映,一起勾勒出了鵬城四十載雄美壯闊的天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