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先鋒898 信息提供日期:2020-08-12 瀏覽:639
隨著上半年經濟數據出爐,作為廣東經濟第一區的南山的“成績單”格外引人注目: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3042億元、增長2.5%,規上工業總產值“由負轉正”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4.1%……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國際貿易形勢沖擊下,廣東第一經濟強區深圳南山交出來之不易的上半年答卷,凸顯“創新高地”的韌性與活力。
7月底,南山公布了上半年的成績單,各項成績非常耀眼。統計顯示,南山工業百強企業產值增長7.2%,轉入正增長的軌道。電子設備制造業產值增長4.4%,已全面復蘇。5G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
南山經濟的高強度韌性,最核心的是南山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南山一直在大力發展和布局數字經濟、分享經濟、平臺經濟。搶占云計算、大數據、5G通信、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產業化先機。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分析認為,戰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強勢崛起,南山在新經濟和新業態道路上與創新同行,這是在疫情特定條件下保持整體經濟穩定發展的有效支撐。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
南山的產業基礎做得比較好,產業升級比較快。比如說它的產業結構里面,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可能占到它產業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在疫情的影響下,其實像信息技術產業本身并受到影響相對比較小,因為它并不是人力投入為主的,它更多的是技術密集型的。再加上疫情期間這種無接觸的經濟,其實對信息技術的產品、服務、需求也大量的在提升,所以說像這類的產業反而獲得了一個高速增長的機會。
“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驅動,是南山的突出特點。過去五年,南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4萬家增至12萬家。近些年來,相繼走出華為、平安、騰訊、招商銀行等深圳本土世界500強企業;與此同時,阿里、高通、空客、ABB等國內外科技巨頭紛紛將國際總部、區域總部或研發中心落戶南山。
眼下,作為深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的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正在加速推進……一條“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正在南山逐漸形成。
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創新局局長劉石明:
“科技發展不是一朝一夕,是一個長期的堅持。把我們南山源頭創新到應用創新以及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轉化、科技金融的一個綜合大環境,形成整個創新與產業與產品和人才孵化的一個全過程,實現我們創新的再提升。”
今年上半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南山主要增長點,增長10.4%,這說明以騰訊、中興為代表的5G建設、數字經濟、遠程辦公、無線辦公、無接觸經濟、物聯網、電子商務持續發力,這些產業在疫情中大顯身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 余凌曲:
“它的本地的龍頭企業的帶動性也比較強,比如像騰訊、 像中興,它往往都會形成一個產業鏈,在其他的地方可能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我們本地的南山它自身就形成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所以說我們能夠逆勢崛起,也有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發展的因素。比如說像騰訊,它本身就是世界500強企業,它自身的發展都能帶動很大一長串的產業企業為它做配套,這個也是實實在在的產業發展可以釋放的紅利。”
今年以來,南山區企業上市數量也在不斷刷新紀錄:慧擇保險、道通、雷賽智能、華盛昌、樂刷、燕麥等10家企業先后上市。全區上市企業數增至174家,占全市的半壁江山,總量穩居全國區(縣)第二,爆發出強大的經濟發展動力和韌性。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分析認為,政府部門的主動作為,精準施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降租減稅、領導帶貨拉動經濟等,對南山經濟快速復蘇也功不可沒。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 余凌曲:
“我是看到一個很明顯的趨勢,上半年南山的公司上市是比較多的。應該說大量的企業受到疫情的影響下,還有這么多企業能夠上市,這說明當地的環境配套,實際上給這些企業帶來了比較大的這種緩沖墊的作用,讓它在逆勢的情況下,仍然能實現營業收入的增長、利潤的增長,能夠實現成功的上市。應該說當地政府的配套環境、相關政策的出臺,對它們有很強的支撐作用。”
面向未來,南山把深度融入、全面參與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作為改革開放“二次創業”。30年再出發,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的南山正以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為發展目標,加快建成世界級創新之都、現代化宜居之城、國際化魅力之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 高世楫:
“進入新時代,作為先行示范區和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支點,未來的發展是可以期待的。我特別希望能夠把握住數字化和綠色化這兩大發展趨勢,在生態文明建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當中有新的作為表現,探索出既是深圳式的、也是中國式的,也是世界式的現代化之路,希望未來40年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