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讀特 信息提供日期:2020-01-13 瀏覽:766
“希望深圳能夠按照《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將有關要求更好地落到實處,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上起到示范帶動作用。”6日,市政協委員趙衛民在市政協六屆六次會議報到現場表示,深圳是全國市場經濟的搖籃,民營經濟是深圳發展的首要驅動力,呼吁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
與趙衛民一樣,多位市政協委員把目光聚焦到如何進一步落實惠民企政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上。
為民營企業發展排憂解難
“民營企業具有創新活力,要建設先行示范區,類似騰訊、華為、比亞迪、大族激光等一批行業龍頭民營企業不是多,而是太少了。”市政協委員朱小萍表示,深圳不僅要孕育一大批細分領域行業的領軍企業,更要培育一大批有發展潛力的本土民營企業。
朱小萍表示,近兩年深圳出臺了“降成本28條”“營商環境20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對于民營企業龐大的基數和民營企業本身力量弱小的特性,還需要加大力度,繼續支持民營企業做精做優做大。
當前深圳正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企業要發展,必然要引進新技術、新設備,特別是產品研發等,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而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有限,方式單一。朱小萍認為,越是總體經濟不樂觀的情況下,政府越要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以新的舉措,大力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
朱小萍建議出臺相關政策,幫助支持品牌信譽好且對深圳經濟做出較大貢獻的民營企業,解決民營企業貸款和續貸問題,讓民營企業減輕壓力,打消顧慮,輕裝上陣。
市政協委員詹惠軍也帶來關于破除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提案。他認為,深圳市金融服務平臺、工商聯組織在助力中小企業的發展方面具有最直接的作用,建議充分發揮中間服務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政府職能部門共同搭建金融企業信息平臺,以“產業園區”為支點,工商聯組織為紐帶,研討“企業-園區-工商聯-銀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政府”等多位一體的支撐體系構建。
以科技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
當前,深圳正全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的創新先行區。中小微企業是深圳最具創新能力的群體,也是深圳創新資源的重要來源。
市政協委員韓玉表示,過去深圳孕育了華為、中興、騰訊、平安、招商等一批世界級的明星企業,但同時也有千千萬萬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當前深圳尚未有針對“隱形冠軍”的具體扶持政策和發展措施,建議應對此引起重視,制定關于“隱形冠軍”的專項扶持政策。
針對近年來深圳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市政協委員林振偉認為,當前深圳的孵化器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創業孵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尚不能完全滿足創新創業的巨大服務需求,深圳市潛在的創新創業資源未能被充分挖掘。
林振偉建議,孵化器要滿足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業企業需求,應該走主題式、精品化、專業化、特色化的發展道路,從不同維度將孵化器進行細分,同時通過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有真才實學的海歸中堅力量人才來深圳創業。
科學技術界委員在提交的《關于調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力,以科技創新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需求的提案》中也建議,要加強市、區政府聯動體制機制,強化科研院校和企業的協同創新機制,通過政策導向指引和財政金融政策激勵等手段充分調動中小微企業的創新動能。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惠企政策
民營企業是深圳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據了解,截至2019年11月,深圳全市民營經濟商事主體317.3萬家,民營商事主體占比達到97.7%;其中私營企業194.4萬家,在全市企業總量中占比達96.3%。民營中小企業貢獻了全市50%的GDP、70%的稅收和授權專利、90%的新增就業。
然而,根據市總商會提交的《關于進一步落實我市惠民企政策的提案》,當前深圳民營企業對政策的知曉程度普遍不夠高。調查問卷統計顯示,深圳市出臺的營商環境二十條措施,有25%的企業不知道,非常了解的只占6%。
市總商會建議,要進一步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加強現有政策的細化落實,整合和強化市、區、街道各級企業服務中心的職能,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平臺和一站式服務對接機構。
針對當前企業競爭非中性現象一定程度上阻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現象,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建議,要進一步厘清政府在鼓勵、支持和保護民營企業發展方面的職能和責任,加強對民營企業相關扶持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使用知識產權抵押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