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深圳學習平臺 信息提供日期:2020-01-02 瀏覽:1168
100米的距離,小車駛過只需6秒鐘、自行車踩過也許要9秒、亞洲飛人蘇炳添最好的成績是9.91秒。而在深圳北環大道龍珠路段的地下20米處,北環電纜隧道工程將要推進的這100米,卻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復雜的地質條件讓往前的每一步都需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這地下的艱難前行,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土地投資開發中心北環電纜隧道工程項目組已經走了將近5年的時間。作為項目主任劉貴紅時刻記著幾個數字:5年掘進了24.7公里,距離竣工只差100米,還需9個月!
項目組深入地下20米查看項目施工進展。
人少量大 5人合力攻克37個作業點
沿著7層樓高的鐵梯,深圳北環電纜隧道工程項目主任劉貴紅與項目土建專業工程師周福生每天清晨都要走到位于地下20米處的隧道內進行例行巡查,檢查隧道內圍巖是否發生變化,如發生變化,即表示可能存在安全風險,劉貴紅與周福生會立刻通知調整施工參數,在危險產生前就將其遏止。深入地下工作,已成為他們的日常。
據了解,深圳北環電纜隧道工程全長約24.8公里,跨深圳南山、福田、羅湖三區,項目于2014年2月開工建設,計劃2020年9月竣工。沿著深圳北環大道地下延伸,途經龍珠大道、筍崗路、紅荔路、彩田路、紅崗路、文錦北路等南山、福田、羅湖三個區的多條道路,“北環電纜隧道工程就相當于一條中等規模的地鐵線路。”劉貴紅形容。
自2014年2月開工建設至今,劉貴紅與周福生,造價工程師翟翠文、于桂琴以及資料員李慧玲5名項目組成員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在這20米深的地下默默“掘進”近五年時間。
“我們只有5個人,卻接手了這樣一個點多、線長、面廣的項目。”劉貴紅向記者娓娓道來,這項全線長約24.8公里的隧道工程中共有37座豎井,相當于37個作業點,看似一條線的工程,實際每個點就相當于一個工程,共計有37個工程。“建設過程中涉及征地拆遷、綠化遷移、交通疏解、管線遷改以及多處重要建(構)筑物與管線保護,需要我們去協調多家單位及政府主管部門。”劉貴紅表示,北環電纜隧道工程是自己接手的第一個在地下進行的工程,剛接手時每次下到井下都會覺得心里十分沒底,“剛開始覺得心里有壓力,去的次數多了,現在已經習慣了。”劉貴紅與項目組其他成員已對滿負荷的工作量與壓力習以為常。
安全至上 “礦山”改“盾構”確保地鐵線路安全
上面是運營或在建中的地鐵線路,四五米距離之下就是正在開挖的北環電纜隧道工程。據了解,北環電纜隧道工程在建設過程中5次下穿地鐵運營線,1次上跨廣深港客運專線,5次下穿地鐵在建線,1次下穿廣深鐵路,1次下穿高壓燃氣管,1次下穿成品油管,15次下穿主干道,安全風險十分大。
為了保證安全,項目在途經地鐵線路的施工段采用了盾構法。“當初選擇礦山法進行爆破施工是設計院經過勘查后發現巖石強度過大,不適宜采用盾構法。經過多方考慮,安全還是第一位,我們最終還是決定采用盾構法。”周福生介紹,使用盾構法雖然能夠最大限度保證地鐵線路的運營安全,但盾構區間需穿越上軟下硬、基巖突起、孤石、富水沙層等不良地質。上軟下硬、基巖突起、孤石地層中硬巖抗壓強度較大,易損壞盾構機刀具,影響正常掘進,進艙換刀施工存在安全風險;富水沙層掘進時易造成噴涌,產生較大的掘進安全風險。
不僅地鐵運營安全要保證,礦山法隧道開挖安全風險也要降到最低。在礦山法隧道施工過程中,周福生每天早起第一個進入施工現場勘查施工周圍圍巖是否發生異動,一旦變化立刻對參數進行實時動態調整,“有段短短兩公里的隧道,我們用了幾乎三年時間開挖支護。”周福生告訴記者,這樣的安全謹慎為隧道內施工工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項目組查看施工圖紙。
黨員帶頭 多輪談判合理調整造價
深圳地區地質條件較為復雜,而詳勘地質資料對地質情況的揭示是間斷性的,實際地質情況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變。“原來的地質條件根據30米一個點的地質鉆孔情況推算得出,但在中間開挖過程中發現實際地質情況發生變化,那么支護參數就需相應調整。”于桂琴舉例說,在整個北環電纜隧道工程中有大約20%左右的圍巖發生了變動,這也帶來了設計參數、施工方式等各方面的變動,由此產生的工程造價變化也是巨額的。
“為了協調造價變化開的會議,我參加了無數次。”于桂琴介紹,例如隧道途經龍珠大道的施工段由于周圍環境發生變化,施工方式需要由礦山法變動為盾構法,造價增加了4000多萬元。為了確定是否調整造價以及調整的金額,于桂琴組織造價咨詢單位、監理單位等與施工單位進行多次談判,并特意到廣東省定額站進行造價咨詢,經過多輪談判與協調,最終用了半年時間達成了協議。
“我是黨員,所以要起到先鋒帶頭作用。”于桂琴表示,北環電纜隧道工程成立了項目臨時黨支部,以黨建促項目,由劉貴紅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而作為臨時黨支部的成員,于桂琴積極開展造價咨詢管理工作,以黨員先鋒帶頭行動為項目的順利推進貢獻力量。
傾聽訴求 “挨家挨戶”取得市民理解
與修路搭橋不同,修建隧道項目的成果從表面上看難以令人察覺。“修之前一個樣,修完之后還是這個樣。”劉貴紅告訴記者,項目組都耐得住沒有掌聲的默默工作,卻苦于項目周邊居民的不理解。
在修建北環電纜隧道工程的過程中,由于礦山爆破、盾構施工等作業方式容易引起地面震動,即使已盡可能地采取了一定的減震措施,但仍然有部分周圍市民表示不理解。工程要推進,市民的訴求也要滿足。劉貴紅告訴記者,為了能夠讓市民理解支持項目工作,項目組成員對周邊反映受到影響的小區挨家挨戶上門解釋,并向市民調查核實家中是否有墻面存在裂縫情況,不管是否因項目施工產生影響,都承諾在施工完成后對其進行修補處理,最終取得了市民的理解,確保工程穩步推進。
“雖然普通市民無法切身體會北環電纜隧道工程的成果,但建成之后的巨大效益毋庸置疑。”劉貴紅自豪地介紹,北環電纜隧道工程建成后,筆架山和泥崗村區域架空高壓線規劃將下地進入北環電纜隧道,對釋放城市用地空間以及美化城市景觀都有極為可觀的作用。此外,未來北環電纜隧道工程內投產的輸電線路將為福田中心區提供供電,滿足福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并將福田中心區的年停電時間由原來的3分鐘控制到1.9分鐘以內,達到國際先進供電管理標準,部分隧道區間還將為黃木崗地鐵交通樞紐(地鐵7號線、14號線、24號線)建設提供電力遷改通道。
項目組查看項目施工情況。
夯實T4航站區,讓飛機帶著深圳航空事業起飛;學有優教,建造一個個百年校園;5年地下掘進,為城市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工務人的辛勤付出,這正是深圳市建筑工務署所堅持的,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一流的管理體系、一流的建設標準、一流的管理水平,打造一批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工程標桿,一批帶動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彰顯城市文明的地標性建筑,一批順應時代需要、高質量發展的城市精品和時代杰作,助力深圳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和可持續發展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