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中建三局一公司 信息提供日期:2019-12-10 瀏覽:812
一看項目
地址:河北省容城東部的小白塔及馬莊村界內
面積:占地24.24萬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10.02萬平方米
業態:包括新區黨工委及雄安集團辦公樓、入駐企業臨時辦公區、規劃展示中心、會議培訓中心、政務服務中心、辦公用房、周轉用房和生活服務區等。
承建:中建三局負責總承包施工管理(中建三局大項目公司牽頭組織總承包項目部,一工區施工由中建三局總承包公司負責,二工區施工由中建三局一公司負責,按照總包管總、工區主戰,專業主建的原則推進項目建設)
二看速度
5天完成施工現場臨建布置
7天完成12萬平方米土方開挖
10天完成5.2萬平方米基礎結構施工
12天建成1.9萬平方米辦公生活區
24天完成1.12萬噸鋼結構安裝
30天完成3.3千米綜合管廊結構施工
40天園區7萬平方米建筑全面封頂
78天首幢單體建筑外裝工程完成
112天項目竣工
三看品質
質量管理:項目現場根據鋼構件、混凝土構件圖紙信息制作RFID標簽、二維碼,利用掃碼槍或手機進行掃碼查詢檢驗,達到構件質量全過程追根溯源。
安全管理:項目設置“安全生產情緒識別系統”“VR體驗館”對施工人員安全培訓、心理輔導,進而提高安全意識,規避風險,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勞務管理:刷“臉”的工地,項目使用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平臺自助端進行實名制自主進退場管理;通過“一卡通+人臉識別”雙識別方式,記錄勞務人員進出施工現場時間。
環境管控:項目現場設置綠色建造設施,通過智慧建造系統進行綠色建造管理。
移動端應用:除在電腦上操作之外,項目管理人員可以在手機客戶端上對智慧建造系統的8大板塊進行管理。
全景監控:項目部設有24個視頻監控設備,結合三維傾斜攝影技術,將視頻鏈接植入到在線的現場點云模型之中,點擊鏈接即可觀察對應位置的監控影像。
四看技術
項目建設過程中利用BIM、智慧工地、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統等技術實現虛擬數據與真實建筑的同步生長,打造數字孿生城市。
智慧建造系統
項目集成全景監控、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物料管理、勞務管理、環境管控、工程資料8大版塊的數據,以信息化手段支撐整個建造過程。
項目施工實現基于BIM的數字化全過程管理,以智慧建造系統為樞紐,承載項目建設的所有工程數據,打造建造過程的環境、數據、行為三個透明,最終實現資源數據的全面共享。
♦️裝配式建筑技術應用
建筑模塊具有可拆卸、可循環使用特點,不僅作為永久性建筑滿足雄安新區前期建設階段的居住、辦公和商業需求,更可隨著雄安新區市政建設規劃的進一步完善而進行“搬運移動”,還可有效規避混凝土建筑搬遷爆破帶來的社會問題和傳統鋼構建筑拆除內部裝飾功能空間無法再回收使用的資源浪費問題。
♦️綜合管廊技術應用
項目地下綜合管廊長3.3公里,采用全覆蓋的干線、支線和纜線三級耦合的系統,燃氣、供電、通信、排污等管道都會被收進這個管廊“大口袋”中,保障供電、排水供熱、光纜等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轉,可有效杜絕“拉鏈馬路”現象。后期無需反復開挖路面,可直接在管廊中對各類管線進行搶修、維護、擴容改造等,大大縮減管線搶修時間。
♦️地源熱泵技術應用
新區地熱資源豐富,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安裝了地源熱泵系統,把水管引入地下,利用地熱“燒水”,然后送到地面,經過冷熱轉換處理,利用電來提取能量,為園區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等提供能源,每天最多可提供100噸生活熱水。園區采用冷熱暖一體化供應系統,相比傳統供能更加清潔、高效。初步測算,每年可節約標煤約6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00噸。
♦️污水處理技術應用
項目設置污水處理站,采用MBR(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工藝,大大簡化傳統污水處理工藝,且處理的水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