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人社部 信息提供日期:2018-07-23 瀏覽:2081
7月12日,從人社部專題新聞發布會獲知,2018年第一批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公布。共涉及重慶市中強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來賓市萬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14家違法企業和劉玉海、王鎮等6名違法人員,人社部、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30個部門和單位將對違法企業和個人實施聯合懲戒。30個部門和單位對其進行聯合懲戒。未來,將至少每季度向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送一次“黑名單”信息。
列入“黑名單”兩種情形
一是克扣、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數額達到認定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數額標準;
二是因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行為引發群體性事件、極端事件,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
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數額標準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規定,該數額標準是:拒不支付1名勞動者3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且數額在5000元至2萬元以上的;或者是拒不支付10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且數額累計在3萬元至10萬元以上的。
各省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由各地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規定的數額幅度內確定。
同時,針對違法分包、層層轉包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主體難以確定的問題,《暫行辦法》還規定“將勞務違法分包、轉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和個人造成拖欠農民工工資且符合前款規定情形的,應將違法分包、轉包單位及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和個人一并列入拖欠工資‘黑名單’”。
上了“黑名單”會有啥影響?
本次“黑名單”主體在政府資金支持、政府采購、招投標、生產許可、資質審核、融資貸款、市場準入、稅收優惠、評優評先等方面都將受到限制。
具體而言,包括: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將依法限制其參與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活動;在一定期限內依法禁止其作為供應商參與政府采購活動;依法限制其取得政府供應土地;依法限制、暫停或取消政策性資金、政府補貼性資金和社會保障資金對其支持;辦理海關相關業務時,對其進出口貨物實施嚴密監管,加強單證審核、布控查驗、加工貿易擔保征收或后續稽查。同時,在申請股票發行、債券融資、銀行信貸、外匯額度等方面,各相關部門均會依法依規對其采取限制性措施,并列為重點監管對象,切實加大其失信成本。
聯合懲戒機制將如何運行?
本輪“黑名單”公布后,聯合懲戒機制將首次發揮作用。各部門將主要采取發起—響應—反饋機制,發揮部門協同作用,體現共治理念。
首先,加強失信信息共享和公示。人社部門將向全國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推送存在嚴重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失信行為的用人單位及其有關人員信息,并通過人社部網站、“信用中國”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布。
其次,簽訂備忘錄的部門將按照《合作備忘錄》的約定內容,依法依規對嚴重拖欠農民工工資用人單位及其有關人員實施聯合懲戒。
同時,建立懲戒效果定期通報機制,各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定期將聯合懲戒實施情況,通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反饋至國家發改委和人社部,形成聯合懲戒的運行閉環,把拖欠農民工工資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落到實處。
建立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制度,目的就是加大對嚴重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通過實施跨部門聯合懲戒,使用人單位及有關人員不愿違法、不敢違法。
住建行業對農民工還有哪些保護措施?
“除了‘黑名單’制度,住房城鄉建設部協同人社部積極查處市政工程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今年1—5月份共查處案件1萬余件,清欠金額52.2億元。
同時,推進全國建筑工人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實時采集建筑工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技能、工資發放等,通過信息平臺實現高效管理,將“黑名單”信息在平臺中納入,限制企業市場行為,落實聯合懲戒。目前,全國平臺已基本完成平臺開發,正在準備平臺上線、平臺與省市對接等工作。
此外,對于轉包違法分包等行為,住房城鄉建設部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2018年一季度,各地共查處1300余個存在各類建筑市場違法行為的項目,涉及建設單位1000余家,施工企業800余家。各地對這些存在違法行為的建筑企業和人員,分別采取了停業整頓、限制投標資格、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執業、罰款等一系列行政處罰或行政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