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預制建筑網 信息提供日期:2018-04-27 瀏覽:1884
安徽省
@六安新聞網:六安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
六安市著力破解裝配式建筑發展認知程度低、企業積極性差、項目推進難等制約因素和困難,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培育市場主體、探索施工總承包模式,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穩中向好。
科學規劃,畫好路線圖。出臺《六安市十三五綠色建筑與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規劃》,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明確裝配式建筑發展的任務單、時間表和路線圖。建立產業產能預警機制,及時通報市場規模和產能情況,防止一哄而上、防止過度發展。據統計,累計謀劃裝配式建筑項目130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地塊90萬平方米。
示范引領,找準著力點。大力開展試點示范,在綜合試點城市基礎上組織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裝配式配套能力示范項目申報評選,并將裝配式建筑實施情況作為參評其他獎項的優先條件,以試點示范為引領帶動社會主體開展裝配式建筑建設積極性。成功申報安徽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先后獲批省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基地3個、省級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1個,培育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企業9家。
宣傳培訓,加大推廣面。通過報刊、電視、電臺以及網絡等方式積極開展裝配式建筑宣傳,舉辦了綠色環保建材高峰論壇,組織了裝配式建筑新聞發布會,解讀裝配式發展有關熱點、重點、難點,普及裝配式建筑理念。積極謀劃裝配式建筑人才培訓,開展相關法規政策解讀和技術培訓等近30場,不斷加強人才儲備,提高發展能力。
政策鼓勵,增強實效性。制定扶持政策組合拳,對各類示范項目給予財政獎補資金,累計撥付各類獎補資金655萬元。同時,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享受戰略新興企業扶持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工程項目給予容積率獎勵,建立裝配式建筑審批快速通道,壓縮審批周期,加強信貸支持,對購買采用裝配式建造方式的商品住宅,信貸的額度、期限及利率等按政策允許范圍內最優惠比例(標準)執行。
廣東省
@深圳特區報 :讓學生住“四室一廳” 哈工大新校區9月交付使用
近日,全國裝配式建筑及工藝工法創新交流會在哈工大深圳校區擴建項目舉行。該項目是目前國內建筑施工裝配率較高的項目,將于今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
觀摩會上,來至全國各地1000余名觀摩代表,現場參觀了整個裝配式建筑施工流程。
據介紹,該項目率先在裝配式建筑項目應用了四項核心技術和八項保障措施。所謂四項核心技術分別是BIM全專業深化設計技術、PC構件生產與安裝技術、BIM與施工一體化管理技術、各專業穿插施工技術;八項保障措施為鋁合金模板施工措施、輕質隔墻板施工措施、定型化安全防護措施、高精度砌塊、集成式外爬架、臨時設施集成化措施、二元一體化施工、信息化智慧建造平臺。同時,該項目推出的墻體開線槽、預埋電箱洞樣板等56個質量管理創新點及實操樣板,以及VR技術、RFID技術、定型化安全防護技術等43個安全管理創新點及實操樣板,也引起觀摩同行的關注。
中建四局三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預制率36%,裝配率達66%,在裝配式建筑的運用、推廣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2017年,獲評深圳市裝配式建筑示范工地,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為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哈工大深圳校區擴建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區西麗哈工大研究生院南側,為高層學生宿舍樓和食堂,總占地面積2.442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0.1萬平方米,由5棟高層建筑和一棟三層食堂組成,建筑高度最高為103.4米。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精裝修,將于今年9月開學時正式交付使用。
四室一廳的套房內窗明幾凈,環境優雅,配有客廳、洗手間和陽臺,可住12到16個學生……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擴建工程作為智慧工地、裝配式建筑的典型項目,昨日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余名觀摩者。
哈工大深圳校區擴建工程是深圳市投資的首批裝配式施工項目,包括高層學生宿舍樓和食堂,由中建四局負責建筑施工,采用被俗稱為“搭積木”的裝配式鑲嵌體系,將在今年9月交付使用。
“哈工大新建的學生宿舍都是這種四室一廳的套房戶型,每層有四個這樣的戶型,每戶可住大約12到16個學生,能讓學生有家的感覺。”現場負責人介紹說,裝配式施工就是把房子拆成各個建筑構件,這些預制構件先在工廠里做好,然后運到工地來直接進行拼裝,好像“搭積木”,不僅方便快捷,而且大大減少了工地泥漿、污水和灰塵。
目前深圳的裝配式技術已推廣運用到高層建筑上,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節能環保的環境,也為行業樹立了樣板。裝配式建筑引領的這場建筑業的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正在使建筑從“建造”走向“智造”,開啟了綠色發展新征程。
四川省
@四川在線:樂山一中靜悄悄 校園工地很“低調”
隨著高考的臨近,樂山一中學子們的學習生活更加緊張。而旁邊的樂山一中改擴建工程,也在有條不紊進行。不同于一般建筑工地,這里少了許多喧囂熱鬧、塵土飛揚的施工場景,幾座大樓在“低調”中拔地而起。原來,這是裝配式結構施工帶來的變化。日前,樂山市住建局在這里舉辦了裝配式結構(綠色建筑)施工現場會,交流推廣相關技術和經驗。
由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稱為裝配式建筑。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發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預制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裝配起來就成了。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車間生產加工完成,現場的現澆作業大大減少,設計的標準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原本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不過在樂山市,這種建筑施工方式剛剛興起。
樂山城投集團工作人員介紹,樂山一中改擴建工程分為兩期施工,總占地47畝,總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一期工程2017年9月開工,計劃2018年6月完工。目前,工程主體結構全面完工。工程使用了裝配式疊合板、樓梯及輕質隔墻板,裝配率達33%。疊合板裝配后整體性好,節約模板,工期縮短;預制樓梯即放即用,施工方便,經濟實用;輕質隔墻板質量輕、強度高,保溫隔熱,降噪防火,減少環境污染。
現場會上,施工方作了裝配式結構(綠色建筑)的施工經驗交流,四川華構住宅工業有限公司作了裝配式結構(綠色建筑)的設計、生產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交流發言,大家還參觀了施工現場。
記者從樂山市住建局獲悉,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筑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主要內容。與傳統施工方法相比,裝配式建筑可實現節能、節水、節材、節時、節省人工、大幅減少建筑垃圾和揚塵、環保的目的。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意義重大而深遠。
建筑產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化轉型升級為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可最大限度減少現場工作量,有效提升工程建設效率,從根本上改變施工現場“臟亂差”局面,有效降低建造過程大氣污染和建筑垃圾排放,減少揚塵和噪聲等環境污染。
據了解,四川省政府在2017年把樂山市作為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試點城市。四川華構住宅工業有限公司是中國建材集團“三新產業平臺”發展新型房屋的骨干企業,具有較強的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設計、物流和裝配施工等配套能力。該公司在該樂山建成了裝配式產業園區,對培育市場,促進了產業鏈的形成和集聚,發揮了示范帶頭作用。
樂山城投集團工作人員表示,樂山是四川省重要的冶金建材基地,目前又擁有較好的裝配式建筑發展基礎,抓住綠色發展的機遇,必將實現裝配式建筑產業快速發展。
山東省
@大眾日報:濟寧打造裝配式建筑地市級典范
標準化設計、工程化生產、裝配式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具備這五大特征的裝配式建筑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日前,山東省發布裝配式建筑發展規劃,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適應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技術標準、監督管理、推廣應用、人才培育等四大體系,濟南、青島、煙臺、濟寧等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積極建設集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和部品部件生產、應用等于一體的綜合產業集聚區,成為全省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的標桿。
發展裝配式建筑,濟寧已走在了全省前列。2017年,濟寧市先后榮獲山東省和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山東誠祥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天意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獲批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示范。濟寧市政府作出鄭重承諾,為全國地市級城市做出典范樣本。
首個裝配式住宅建筑將交工
“嘉寧小區項目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裝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項目、山東省裝配式建筑示范工程。與傳統建筑方式相比,其整個建造周期縮短了二分之一。”山東德豐重工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解文博告訴記者,近期分配結束后,一期工程544套公租房的住戶就可以拎包入住。
記者走進嘉寧小區發現,與傳統建筑不同的是,嘉寧小區全部采用裝配式建造,樓房主要由鋼結構搭建,其建筑結構類型為裝配式鋼管混凝土異形柱框架支撐體系,樓板采用底模可拆且可重復利用的鋼筋桁架樓承板,外墻為保溫輕質墻板,內墻為輕質墻板。項目采用全裝修的形式。
據了解,嘉寧小區是濟寧首座完工的裝配式住宅,2015年,嘉祥縣被省住建廳授予山東省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城市,獲扶持資金500萬元,2016年嘉寧小區獲批山東省裝配式建筑示范工程,獲獎勵資金300萬元,該小區總建筑面積9.6萬平方米,總用地面積80.3畝,規劃建設公共租賃住房1100戶,分期進行建設。
由于使用鋼結構裝配建造,在節能降耗方面有著明顯的成效。據了解,其鋼結構材料可以循環使用,在建造過程中可減少用水量60%以上,減少材料浪費20%以上、減少建筑垃圾80%以上、減少建造綜合能耗70%以上。
據濟寧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裝配式建筑是工廠化生產的部品構件,在施工現場通過可靠連接裝配而成的建筑,它是傳統建筑業與先進制造業良性互動、建筑工業化和建筑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產物。
萬億元市場新動能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深度分析報告》預計,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筑面積有望超過80000萬平方米,以每平方米2500元測算,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
與之對應的是,濟寧作為人口大市、建筑業大市,產業規模大,特別是裝配式建筑發展勢頭強勁。諸多企業對發展裝配式建筑有著濃厚的興趣。
“以往我們公司生產傳統建筑所需的鋼產品,競爭力弱,利潤單薄。未雨綢繆,從10年前開始,我們意識到未來裝配式建筑將引發一次‘建筑革命’,而其所需的鋼結構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只有搶占先機才能分得蛋糕。”山東誠祥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山東德豐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軍認為,裝配式建筑是建筑組織方式和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更是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是建筑領域的新動能。
作為嘉寧小區鋼結構的總承包單位,德豐重工在裝配式建筑領域的發展并非偶然。該公司在裝配式鋼結構行業標準方面積極參與,先后主編了《裝配式鋼結構住宅——鋼柱》《裝配式鋼結構住宅——H形鋼》《裝配式鋼結構住宅——鋼支撐》等多項裝配式鋼結構地方行業標準,填補了山東省內住宅部品標準的空白,提高了在政府、行業內的影響力。
目前,濟寧市已具備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基礎,擁有兗州天意機械、經典重工、美達建工和德豐重工等10余家大型鋼結構生產制造企業,且都在積極發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濟寧市將積極推薦企業申報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化示范基地,力爭用5年時間打造2到3個全國知名的建筑部品(件)品牌,培育4至5家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龍頭企業,形成5到6個建筑產業化生產基地,凸顯特色產業集群優勢。
從大調研到大改進
濟寧具備了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先天優勢,但與一線城市相比,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仍面臨著專業人才缺乏、示范任務重等諸多困難。
在近期“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活動中,濟寧市住建局組織人員赴雄安新區進行了裝配式建筑考察調研,座談聽取了工程技術體系、生產施工工藝、信息化應用等方面的經驗介紹,為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提供了模范樣板和標準示范。
針對建筑業發展緩慢的問題,濟寧市出臺了建筑業轉型升級政策性文件,裝配式建筑今年計劃開工總面積120萬平方米。下一步,濟寧市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政府投資工程、保障性住房項目適用裝配式技術的將全部實施裝配式建造。
為解決裝配式建筑發展中的技術難題,向企業推廣裝配式建筑,濟寧市住建局依托濟寧市棚改購房服務中心,搭建了建設科技成果推廣服務平臺,集中展示綠色建筑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和新工藝,重點展示裝配式建筑相關技術和產品。
企業
@南海網:海航海建工程全島項目將實現BIM技術全覆蓋 為自貿區建設加速度
日前從海航集團方面獲悉,由海航旗下海建工程管理的海口雙子塔南塔項目從來自世界各地三百多個評選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三屆國際BIM大賽“最佳超高層項目BIM應用獎”。海建工程將在海口雙子塔·北塔、三亞新機場項目等多個海南島項目中實現BIM技術全覆蓋。
據悉,BIM是一種新的建筑行業信息技術,以建筑工程項目的信息數據作為模型基礎,可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目前除海口雙子塔外,海建工程已將BIM技術運用到了博鰲機場、美蘭望海國際廣場、日月廣場等10余個項目。
海建工程BIM設計總監劉昕表示,由海建工程管理的海南新地標海口雙子塔南塔項目是海南省內首個利用BIM技術進行全專業設計、協同的超高層建筑。海南臺風發生頻繁且強度大,為建筑主體結構設計帶來巨大挑戰。BIM技術的應用則成功解決了雙子塔南塔設計的鋼結構深化設計、管線綜合、泛光照明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目前我們已將BIM二維碼技術應用到海口美蘭望海國際廣場項目中。”
海建工程BIM管理中心經理劉慧靜說,在機場航站樓前綜合體的現場施工管理過程中,當預制管段出廠時,每一段管段上已貼上根據對應的BIM模型生成、打印的二維碼,二維碼中包含該管段的所有信息,包括區域、樓層、部位、連接點等。當材料運輸到現場后,施工人員使用二維碼掃描器對二維碼信息進行讀取,直接可以把管段運輸到現場樓層,減少了場內二次搬運及交叉施工,使現場領料環節更加精確通暢,加快施工的進度,減少勞動力的投入。
隨著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政策的不斷落地,海南島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日益增加。據了解,未來,海建工程將緊抓機遇,加快島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總結和探索BIM信息技術,接軌國際先進工程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中積極采用先進IT技術,在島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全面覆蓋BIM技術。結合智慧工地、智能家居,建造出智能樓宇,最終建成智能城市,使建筑提升到新的品質階段,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為自貿區建設加速度。